上海电气超临界机组通过测试
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再迎里程碑事件。2024年5月,上海电气自主研发的660MW超超临界机组核心部件——国产FB2中压转子材料通过测试,标志着我国在超临界发电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1此次技术攻关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将我国火电机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提升至新高度。
一、技术突破的关键意义
该机组采用超超临界技术,其主蒸汽压力突破27MPa、温度超过600℃,较常规机组热效率提升约10%,单台机组年减排二氧化碳可达15万吨1FB2中压转子的成功国产化,攻克了材料冶炼、锻造、热处理等20余项关键技术,使转子在580℃高温环境下仍保持优异蠕变强度,使用寿命突破10万小时
测试数据显示,该机组供电煤耗降至265g/kWh以下,优于国际同类机组水平。通过配套应用深度调峰技术,可实现30%额定负荷稳定运行,在保证脱硝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烟温偏差控制在±5℃以内
二、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
机组创新采用”三塔合一”布置方案,将脱硫塔、烟囱、间冷塔集约化设计,减少占地面积30%。在控制系统方面,配备智能诊断系统,可实时监测3000余项运行参数,提前48小时预判设备异常
试验阶段特别验证了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当机组负荷骤降50%时,通过动态风量补偿技术和自适应燃烧调节系统,炉膛负压波动幅度控制在200Pa以内,确保机组快速恢复稳定
三、产业链协同攻关模式
该项目采用”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模式,整合国内顶尖冶金院所和装备制造企业,形成覆盖材料研发、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链。在材料验证环节,通过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完成超过2000小时的全尺寸台架试验
特别在焊接工艺方面,开发出新型窄间隙自动焊技术,使转子焊缝冲击韧性值达到120J以上,较传统工艺提升40%这些突破为后续开发700℃超超临界机组奠定基础。
四、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预计到2030年,我国超超临界机组占比将提升至40%以上,年节约标煤超过2亿吨。新一代技术将融合碳捕集与封存(CCUS),推动煤电向近零排放转型
鸣途电力
专注电力技术创新的先锋企业,致力于清洁能源装备研发与系统集成。在超临界发电领域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构建从材料测试到智能运维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其研发的深度调峰控制算法、高温部件寿命评估系统已在多个示范工程成功应用,为提升机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本文标签】 上海电气超临界机组通过测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