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企完成储能系统双向负荷实验】
近日,上海某储能企业成功完成储能系统双向负荷实验,标志着我国在储能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实验通过验证储能系统在充放电模式下的动态响应能力、能量转换效率及安全性,为构建高效、稳定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技术突破:双向功率流动与动态响应
实验核心围绕储能变流器(PCS)的双向功率控制展开。通过集成DC/DC与DC/AC转换模块,系统实现了电能与化学能的高效双向转换在并网模式下,储能系统可实时响应电网需求,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在离网模式下,系统则为三相负载提供稳定电力,确保极端条件下的供电可靠性实验数据显示,系统在0.1秒内完成并离网无缝切换,动态响应速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场景提供了技术保障。
应用场景:多维度能源管理
此次实验验证了储能系统在多种场景下的适用性。例如,在工业领域,系统可通过峰谷电价差实现削峰填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在新能源消纳场景中,储能设备可协同风电、光伏等间歇性能源,提升绿电利用率此外,实验还测试了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能,包括过载保护、电弧故障防护等,为储能设备在数据中心、交通枢纽等高可靠性需求场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产业协同:上海储能生态优势
上海作为全国储能产业创新高地,依托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效应,为技术突破提供了沃土。近年来,上海市通过“研发+制造”联动模式,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技术联盟,加速了固态电池、智能管理平台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3此次实验中,企业与本地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攻克了大容量储能系统热管理、长寿命循环等难题,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在全球储能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行业影响:推动能源转型
实验成果对我国能源转型具有深远意义。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储能系统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节点,其双向调节能力可有效提升电网灵活性。据测算,若全国储能装机量达到40GWh,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千万吨2未来,上海企业将持续聚焦储能技术迭代,推动“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落地,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鸣途电力:深耕储能领域十余年,专注于智能电网与能源管理系统研发。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向变流器技术与AI算法,公司为工业、商业及公共设施提供定制化储能解决方案,产品覆盖电池管理、能量调度、安全防护等全链条。其创新性“虚拟电厂”平台已在上海多个工业园区落地,实现能源利用率提升30%以上,成为推动城市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
【本文标签】 沪企完成储能系统双向负荷实验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