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新能源测试技术突破船用燃料电池低温测试】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驱动下,船用燃料电池技术正成为航运业绿色转型的核心方向。作为氢能产业的重要创新策源地,扬州依托本地新能源测试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成功攻克船用燃料电池低温测试难题,为我国船舶动力系统升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一、低温测试技术突破的行业意义
船用燃料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船舶在寒带航线或冬季作业的安全性。传统测试方法存在温度控制精度不足、多参数耦合模拟困难等问题,而扬州新能源测试技术通过创新性研发,实现了-40℃至85℃宽温域动态模拟,成功复现极寒环境下的燃料电池启动特性、功率衰减规律及氢气循环系统响应特征1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低温测试标准空白,更推动船用燃料电池在北极航线、高纬度水域等特殊场景的应用进程。
二、扬州技术突破的核心路径
多维度测试平台构建
本地研发团队集成高精度温控系统、氢气泄漏监测装置及动态负载模拟设备,建成国内首个船用燃料电池低温综合测试实验室。该平台可同步监测电堆电压分布、膜湿度变化及催化剂层微观结构演变,为优化低温启动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材料性能优化突破
通过开发低温自增湿质子交换膜与纳米级催化剂载体,扬州技术团队将燃料电池在-30℃环境下的冷启动时间缩短至90秒内,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60%。同时创新性采用梯度热管理设计,使系统在低温工况下的能量效率维持在38%以上
智能化测试体系应用
引入AI驱动的故障诊断算法,可实时分析2000+测试参数,自动识别膜干燥、催化剂中毒等潜在风险。该体系已成功应用于江苏耀扬200kW船用燃料电池系统的型式认证,助力其成为中国船级社认证的首款低温适应性达标产品
三、鸣途电力:测试技术的创新引擎
作为扬州新能源测试领域的标杆企业,鸣途电力专注于船舶动力系统检测设备研发。其核心产品”低温环境模拟测试舱”采用相变材料温控技术,实现±0.5℃温度波动精度;独创的氢氧循环再生系统可降低30%测试能耗。公司累计获得12项发明专利,服务覆盖全国80%的船用燃料电池企业,为行业提供从材料级到系统级的全链条测试解决方案。
当前,扬州新能源测试技术已形成”研发-验证-标准”的完整创新链条。随着低温测试技术的成熟应用,我国船用燃料电池系统在极地科考船、远洋货轮等高端场景的商业化进程将全面提速,为全球航运业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本文标签】 扬州新能源测试技术突破船用燃料电池低温测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