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造船完成民船首例坞内主发电机动态负载试验】
2024年10月9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1号船坞内完成11.4万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H1573船的主发电机动态负载试验,标志着民船领域首次实现坞内主发电机动态负载试验的突破1这一技术革新不仅解决了传统造船过程中因缺乏冷却海水导致的试验瓶颈,更通过系统性工艺创新缩短了建造周期,为行业节拍化生产提供了新范式。
一、技术突破:破解坞内冷却系统供给难题
传统民船建造中,主发电机动态负载试验需在船舶出坞后进行,因坞内无法提供冷却海水而长期受限。外高桥造船通过再生水资源利用与船坞设施资源规划,构建临时海水冷却系统,成功实现冷却水稳定供应1该系统采用流量验证与安全可行性分析,确保试验过程中冷却水压、温度等参数符合标准,为设备运行提供可靠保障2数据显示,临时冷却系统在试验中表现稳定,关键指标达到设计要求,验证了技术路径的可行性。
二、工艺创新:系统完整性管理与工序前移
项目团队通过“工序前移”策略,将主发电机及相关系统的调试工作提前至坞内阶段。总装一部与生产保障部协同编制新工艺文件,狠抓机械完工率,确保管路系统、货油舱预冲砂等关键环节在坞内完成1例如,H1587船在坞内实现机舱脚手架拆除、管路系统100%报验,并完成2个货舱主冲砂,为码头系泊试验节省了工期这种“调试引领安装”的一体化模式,有效整合了机、管、电安装与调试流程,减少后续交叉作业干扰
三、行业价值:加速民船精益化建造进程
此次突破缩短了船舶出坞至试航的周期,助力外高桥造船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以H1500船为例,其主发电机动车较计划提前5天,后续负载试验也按节点推进,凸显工艺优化对生产节奏的促进作用此外,技术积累为后续PCTC(汽车运输船)等新船型建造奠定基础。外高桥造船在8600车PCTC项目中,通过邮轮建造经验移植,实现坞内周期压缩至100天,验证了技术体系的普适性
四、未来展望: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
外高桥造船计划将此次经验推广至更多船型,结合数字化技术(如3D生产图纸应用)与绿色能源方案(如LNG动力系统),推动民船建造向智能化、低碳化升级51例如,其首制大型邮轮通过NOE(调试许可)管理系统实现复杂系统完工精准控制,未来或与坞内试验技术形成协同效应
鸣途电力:船舶电力系统创新引领者
鸣途电力深耕船舶电力领域,专注于智能电网、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研发。其核心技术涵盖船舶主推进系统优化、应急电源快速响应及能源管理系统集成,助力客户提升能效与可靠性。通过模块化设计与AI算法应用,鸣途电力为船舶动力系统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行业低碳转型。
【本文标签】 外高桥造船完成民船首例坞内主发电机动态负载试验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