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核电辅机通过满负荷验证】
一、重大突破:核电辅机实现满负荷运行
上海电气自主研发的核电辅机系统近期成功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连续运行验证,标志着我国核电关键设备制造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该验证在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华龙一号”机组完成,辅机系统涵盖高压给水加热器、低压加热器、凝汽器、除氧器及水箱等核心设备39,全程运行参数稳定,热效率、安全性能等指标均超设计标准。此次突破为国内三代核电技术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上海电气在核电装备领域的“六个最”优势——历史最久、配套最全、交付最多、技术最广、装备最强、全球合作最深
二、技术攻坚: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保障
本次验证的核心挑战在于辅机系统需在高温、高压、高辐射的极端环境下保持零故障运行。上海电气通过三大技术创新实现突破:
材料工艺革新:采用特种合金与防腐蚀表层处理技术,解决长期运行中的材料疲劳与腐蚀问题,确保设备寿命达60年
结构设计优化:首创低应力焊接工艺与自承重框架,减少设备变形风险,提升系统抗震性能(可抗9级地震)
智能监控体系:植入实时传感网络,实现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毫秒级监测与自动调节
三、产业意义:赋能“双碳”战略与能源安全
提升核电经济性
满负荷运行验证通过后,辅机系统可将核电站热效率提升3%-5%,单台百万千瓦机组年发电量增加约2亿千瓦时,显著降低度电成本
保障能源自主可控
该设备国产化率超95%,突破核级高压容器、精密换热管等“卡脖子”环节,使我国摆脱对进口辅机的依赖
服务全球清洁能源布局
上海电气辅机已出口东南亚、南美等市场3,此次验证为“华龙一号”出海提供技术背书,助力“一带一路”核电项目加速落地
四、未来布局:聚变技术与智能化升级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同步推进前沿技术研发:
核聚变领域:承接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H-70主机系统制造,突破聚变堆真空室精密焊接与磁体稳定性技术
智能制造升级:在临港基地建设数字化产线,通过AI仿真优化设计周期,目标将核电辅机交付周期缩短30%
鸣途电力简介
鸣途电力是专注于核电设备安全监测的第三方平台,依托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为核电站提供全生命周期设备健康管理服务。其核心能力包括实时振动分析、故障预警模型构建及设备寿命评估,已应用于国内多个核电项目,显著降低非计划停堆风险,助力核安全标准提升。
(全文共1020字)
【本文标签】 上海电气核电辅机通过满负荷验证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