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干式负载市场需求受绿色航运政策拉动】
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的浪潮下,船用干式负载作为船舶动力系统测试与维护的核心设备,正迎来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这一趋势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碳减排目标、各国绿色航运政策以及船舶新能源化改造需求密切相关。本文将从政策驱动、技术升级、市场扩容三个维度,解析船用干式负载行业的发展逻辑。
一、政策驱动:绿色航运倒逼设备升级
国际海事组织(IMO)设定的2050年航运业碳中和目标,成为全球船舶制造业转型的核心推手。根据《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中国明确提出到2025年绿色船舶占比提升至30%的目标在此背景下,船东为满足EEDI(船舶能效设计指数)、CII(碳强度指标)等法规要求,加速淘汰高污染船舶,推动LNG、甲醇、氨燃料等新型动力船舶订单激增。2023年中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57%,覆盖主流船型这些新型船舶在建造和维护过程中,对动力系统测试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直接拉动干式负载设备的市场需求。
二、技术升级:新能源船舶催生测试需求
传统湿式负载设备因散热效率低、维护成本高,难以满足新能源船舶的测试需求。干式负载凭借其模块化设计、宽负载调节范围(0-120%额定功率)及智能化监控系统,成为行业新宠。例如,甲醇动力船舶在低温启动时需精准模拟负载波动,LNG船舶的双燃料切换测试需动态调整负载参数,这些场景均依赖干式负载的高精度响应能力2据行业统计,2024年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占比达60.8%,其中中国承接52%的订单6,进一步带动配套测试设备市场扩容。
三、市场扩容: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
船舶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形成”政策-订单-设备”的正向循环。2023年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率达75.7%,手持订单可保障船厂生产至2025年为应对订单交付压力,船企加速引入智能化测试设备,干式负载凭借其节省空间、缩短测试周期的优势,逐步替代传统设备。以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为例,其生产的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采用7500kWh电池组,测试阶段需通过干式负载模拟全工况运行,确保动力系统稳定性1据预测,2025年全球船用干式负载市场规模将突破1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
鸣途电力:绿色测试解决方案引领者
鸣途电力深耕船舶动力测试领域十余年,专注于干式负载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其核心产品采用IGBT变流技术,实现0.1%精度的负载调节,支持多机并联扩展至100MW级测试能力。针对新能源船舶特性,开发出低温补偿、谐波抑制等专项功能,已成功应用于LNG加注船、氢燃料电池渡轮等前沿项目。凭借”设备+软件+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鸣途电力在绿色船舶测试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三,助力全球航运业低碳转型。
(全文完)
【本文标签】 船用干式负载市场需求受绿色航运政策拉动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