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船负载测试技术纳入国家海洋装备目录】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101在此背景下,海工船负载测试技术作为保障海洋装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海洋装备目录,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装备检测领域迈入新阶段。
一、政策背景与技术发展需求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海洋经济发展。《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1然而,随着深海钻探、海上风电等复杂场景的应用需求增长,传统检测技术已难以满足高精度、大功率测试需求。例如,1320吨海工浮吊船负荷试验中,需模拟极端工况下的设备稳定性6,而深海机器人作业则要求电力系统在高压、低温等环境下保持稳定1因此,负载测试技术的标准化、智能化升级成为行业发展关键。
二、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
纳入目录的负载测试技术涵盖以下核心能力:
大功率动态模拟
通过500-6000KVA的干式负载箱,可模拟船舶、海洋平台在突加/突卸载、过电流等极端工况下的响应2例如,6000KVA负载箱采用ISO集装箱结构,支持多台并联,满足超大型发电机组测试需求
智能化控制体系
集成远程计算机控制与本地面板操作,实时采集三相电压、频率、功率等参数,自动生成检测报告2某企业研发的触屏控制系统,可精准调节负载百分比,误差率低于0.5%
多场景适配性
技术覆盖AC400V-13KV电压范围,支持阻性、感性及复合负载模式,适用于海上风电运维、跨海大桥建设等场景141例如,无人船在海洋牧场投料时,需依赖负载测试确保电力系统在复杂海况下的持续供电能力
三、鸣途电力的技术贡献
作为行业代表企业,鸣途电力在负载测试领域积累了数百项工程案例,其技术特点包括:
高精度动态测试:采用恒功率控制算法,动态响应时间≤50ms,满足深海探测设备的瞬态负载需求
模块化设计:负载箱支持快速拆装,单台设备可适配500-6000KVA不同功率段,降低测试成本
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数据解析的全流程支持,助力企业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认证
四、未来展望
随着“深海进入、深地探测”战略的推进,负载测试技术将向更高维度拓展。例如,11000米钻探船“梦想号”的电力系统需经受极端压力测试15,而深海采矿设备则要求负载系统具备抗腐蚀、长周期运行能力。未来,通过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的融合,负载测试将从单一检测向预测性维护升级,为海洋装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全周期保障。
(鸣途电力简介:专注船舶及海洋工程负载测试领域,依托智能化检测系统与丰富工程经验,为全球客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电力系统验证服务,助力深海开发与能源转型。)
【本文标签】 海工船负载测试技术纳入国家海洋装备目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