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岛医院备用电源测试完成应急演练
近日,舟山市某三甲医院成功开展海岛电网应急备用电源全流程演练,模拟台风灾害导致主电网瘫痪场景下,医院通过自备电源系统无缝切换保障重症监护、手术室等核心区域供电。本次演练首次应用多级电源协同控制技术,实现备用电源10秒内自动投运,关键医疗设备零中断运行,标志着舟山海岛医疗应急供电能力迈入新阶段。
海岛医疗供电面临双重挑战
自然环境制约
舟山作为群岛城市,医院供电长期受盐雾腐蚀、台风侵袭影响。据公开数据,海岛电网故障中海缆损伤占比超60%,且修复周期长达48小时以上而医院呼吸机、生命监护仪等设备断电耐受极限仅15秒,对备用电源响应速度提出极高要求。
能源保障瓶颈
传统柴油发电机存在噪音污染(超100分贝)、启动延迟(约30秒)等问题,不适合医院环境此次演练创新采用静音集装箱式储能电源,噪声控制在65分贝以下,并通过磷酸铁锂电池组实现“零排放”供电,满足手术室空气洁净标准。
技术突破实现“三重保险”
智能切换系统
部署毫秒级固态切换开关(SSTS),配合35千伏柔性电缆转供设备4,在主电源失压0.1秒内触发备用电路。演练中模拟双回路海缆断裂,系统仍成功隔离故障段,保障重症病房持续供电。
多源协同架构
构建“储能单元+光伏微网+柴油机”三级备份:
优先启用储能电源(支撑2小时)
同步启动屋顶光伏系统(日均发电量300kWh)
柴油机组作为终极备用(满载运行72小时)
该架构在2024年雨雪冰冻灾害演练中已验证可支撑全院72小时基础用电
数字孪生预演
基于电网数字建模平台,提前模拟台风路径、浪涌冲击等12类极端场景,优化电源部署位置。数据显示,该技术使故障定位效率提升80%,抢修时间缩短至6小时以内
应急体系筑牢生命防线
演练同步测试医疗救援衔接能力:当备用电源启动后,医院立即激活海陆空立体转运机制。通过直升机坪与应急电源联动,保障危重患者空中转运通道畅通,较陆路运输节省50%时间1近年来,舟山已建成覆盖全部住人岛屿的1小时医疗应急圈,电源保障能力成为核心支撑。
▍鸣途电力
指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整合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及微电网的电力保障体系,具备“静音运行、快速响应、多能互补”特性。在无电网支撑的海岛、山区等场景,可为医疗、通信等关键设施提供不低于72小时持续供电,突破地理环境对能源安全的制约。
此次演练验证了海岛医院极端灾害下的生存能力,其“电源黑启动+数字预判+多源协同”模式,为全国沿海地区医疗应急体系建设提供范本。未来舟山计划在全部二级以上医院部署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推动应急电源从“保生存”向“保服务”升级。
演练核心数据对比
指标 传统方案 本次演练方案 提升效果
电源切换时间 30秒以上 ≤10秒 67%
持续供电时长 24小时(单源) 72小时(多源) 200%
故障响应速度 人工诊断 AI自动定位 效率×5倍
数据综合自海岛电网改造案例47及灾害演练报告36
【本文标签】 舟山海岛医院备用电源测试完成应急演练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