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fram风电安装船负荷实验部署移动负载稳定系统】
引言:海上风电安装的精准革命
随着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向深远海、大兆瓦机组发展,风机组件的重量与尺寸持续攀升(单桩重达3000吨、叶轮直径超300米),传统吊装工艺面临稳定性差、安全风险高、作业周期长等挑战。在此背景下,移动负载稳定系统(MLS) 的研发与应用成为行业突破的关键。挪威海上风电承包商Havfram联合豪氏威马(Huisman)在其两艘NG-20000X-HF型风电安装船上部署该系统,并通过严格的负荷实验验证其性能,标志着海上风电安装技术迈入新阶段
一、系统原理:双维协同的力学革新
移动负载稳定系统的核心在于双稳索协同控制架构,通过力学优化实现负载的精准定位:
刚性轨道行走小车
第一组稳索系统集成于独立行走小车,沿起重机吊臂的刚性轨道移动。轨道与吊臂的刚性连接大幅提升整体结构稳定性,行走小车自动跟随主钩下滑车,动态调整稳索张力,始终保持最佳高度
正交力学补偿设计
第二组稳索部署于吊臂前端,提供垂直于第一组系统的拉力,形成十字稳定结构。双维力学协同使负载控制能力远超传统单组稳索,有效抑制风机叶片、塔筒等长悬吊部件的摆动
二、技术突破:智能控制与安全冗余
位置控制模式替代恒张力系统
传统稳索依赖恒张力控制,易受风浪干扰导致负载漂移。MLS采用闭环位置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负载实际位置并动态调整,精度提升40%以上,即使突发过载也能自动复位至安全设定点
人机协同操作灵活性
系统完全集成于起重机控制系统,支持驾驶室或远程遥控双模式操作,适应复杂海况下的灵活作业需求
三、负荷实验:极端工况下的性能验证
在Havfram风电安装船的实测中,MLS经受了多重极端工况考验:
高动态负载测试
模拟3000吨单桩在70米作业水深、6级海况下的吊装过程,系统将负载偏移幅度控制在±0.5米内,远低于行业±2米的安全标准
电池混合动力适配性
NG-20000X-HF船采用电池混合动力系统,MLS的电力驱动模块与船舶能源管理系统无缝协作,实验证实其能耗较传统液压系统降低35%,助力船舶实现”每兆瓦安装碳排放减少70%“的目标
四、行业价值:推动风电安装高效化与可持续化
缩短安装周期30%以上
传统吊装需频繁调整吊臂俯仰角度,MLS通过免俯仰设计和自动稳索跟踪,将单台风机组装时间压缩至8小时内,显著提升作业效率
降低深海作业风险
系统刚性结构相比柔性缆风绳抗风浪能力更强,在北海恶劣海况下仍可稳定操作,事故率下降50%
技术标准化推广潜力
目前西门子歌美飒等主流风机制造商已采纳该系统,其模块化设计可适配多种起重机型号,加速全球风电安装船的升级迭代
五、鸣途电力:专业负载测试服务提供商
鸣途电力专注于高端电力检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为船舶、能源等领域提供定制化负载测试解决方案。其技术团队在假负载模拟、电源系统稳定性验证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通过动态负载箱等设备协助客户完成复杂工况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确保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结语:技术赋能深海零碳未来
Havfram风电安装船的移动负载稳定系统,不仅是豪氏威马在重载吊装领域的里程碑,更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范式。随着该系统在2025年投入挪威北海Hornsea 3、Norfolk等大型项目,深远海风电开发的效率与安全性将迎来质的飞跃,加速人类向零碳能源时代的转型
【本文标签】 Havfram风电安装船负荷实验部署移动负载稳定系统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