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驳船过驳作业的负载规范,需综合船舶设备管理、作业流程控制及安全标准等多方面要求,以下是核心规范要点:
一、设备负载管理规范
设备承载能力
所有用于过驳的设备(如拖轮、船运泵、抽油泵、系泊缆绳等)需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符合最大负载标准
货物传输软管需根据货物类型(如原油、化学品)选择合适材质,并检查软管串的承压能力
系泊系统限制
缆绳长度需满足弹性缓冲要求,避免骤力导致断裂;缆绳倾角一般不超过40°,以减少横向受力
两船尺度差异较大时,需调整系泊方案,避免因相对舷高变化导致缆绳受力不均
二、船舶负载与稳定性控制
吃水与载重平衡
作业过程中需监控船舶吃水变化,防止因货物装卸导致首尾吃水差过大,影响船舶稳定性
大型散货船过驳时,需分阶段控制货物转移量,避免单次负载突变
动态负载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船舶晃动、缆绳受力等数据,调整作业速度或暂停操作,防止超载风险
三、货物分配与操作控制
货物类型与分配
危险货物(如原油、化学品)需按货物安全特性单(MSDS)控制传输速率和压力,避免泄漏
散装货物(如煤炭、矿石)需均匀分布,防止局部超载导致船舶倾斜
作业流程规范
货物过驳前需编制详细计划,明确设备负载限额、作业时段及应急措施
使用浮吊、抓斗船等设备时,需限制单次抓取量,避免设备过载
四、安全管理与审批要求
合规性要求
涉及危险货物过驳时,需提前向海事部门提交作业方案、应急预案及污染清除协议,获批后方可实施
作业水域需符合通航安全标准,避开强风、涌浪等恶劣环境
人员培训与监督
操作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熟悉设备负载限制和应急流程
船长或总协调人需全程监督负载分配,确保作业符合安全标准
五、应急处理措施
超载预警与响应
设备或船舶负载接近极限时,立即暂停作业并排查原因,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
配备吸油毡、消防设备等应急物资,应对货物泄漏或火灾风险
以上规范需结合具体作业场景(如货种、水域条件)动态调整,建议参考《船舶作业过驳规程》1及《STS过驳指南》9获取详细操作细则。
【本文标签】 驳船过驳作业负载规范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