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发电机组负荷实验技术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结合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电网稳定性测试、系统能效优化及车网互动(V2G)等场景中。以下是具体技术路径和应用方向分析:
一、技术应用场景
电网负荷模拟与兼容性测试
南京试点的新型磁吸式无线充电桩(功率3-11kW)需通过发电机组负荷实验,模拟不同充电场景下的电网波动1例如,在鼓楼区中海滨江广场的充电桩部署中,通过可控负荷装置模拟多台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的冲击电流,验证电网调峰能力及设备稳定性
动态充电系统的电力供需匹配
针对动态无线充电(如公路嵌入式充电导轨),南京科研团队结合发电机组模拟行驶车辆连续充电的随机负载特性,优化逆变器输出频率(20-85kHz范围)与磁共振耦合效率,确保传输效率≥85%
二、关键技术突破
电磁环境安全测试
采用有限元仿真(COMSOL)与实测结合,分析无线充电系统在15-25cm传输距离下的磁场分布,确保人体暴露磁场强度低于ICNIRP-2010标准限值(27μT@85kHz)南京实验室通过负荷实验验证了屏蔽材料(如铝镀层纳米晶)可将漏磁降低60%
车网互动(V2G)双向负荷调控
南京参与南方电网五省区联动项目,通过发电机组模拟电网峰谷负荷,测试电动汽车反向放电(V2G)对电网的支撑能力。例如,深圳莲花山超充站实测单日反向放电量突破1万千瓦时,南京试点区域通过负荷实验优化了充放电时序算法
三、产业化挑战与解决方案
能效瓶颈:当前无线充电系统综合效率约90%-95%,发电机组实验显示传输距离超过30cm时效率骤降至80%以下。南京企业采用LCC补偿拓扑与GaN器件,将11kW系统峰值效率提升至97%
成本控制:动态无线充电导轨单点建设成本高达7万英镑(约64万元人民币),南京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国产化磁芯材料(铁氧体替代非晶合金),成本降低40%
四、未来方向
南京规划在江北新区建设“光储充放”一体化示范站,集成无线充电、V2G和光伏发电,通过发电机组负荷实验验证多能协同控制策略,目标实现100%绿电覆盖与电网净负荷零波动
如需具体技术参数或案例细节,可进一步查阅南京市科技局发布的《新能源充电设施技术白皮书》
【本文标签】 南京发电机组负荷实验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