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在发电机负荷实验领域的创新实践,正深度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其技术路径和应用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一、智能电网与高效调试技术
数字化试验系统创新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研发的 DIOT数智通流通压试验系统,通过自动对比源端与待测间隔数据,实现变电站调试智能化。在110千伏列岛变试点中,50余个间隔的启动前带负荷试验耗时仅8小时,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87.5%,并确保试验验证正确率达100%
继电保护定值远程核验
220千伏望海变投用 继电保护定值远程比对技术,62套保护装置100%接入主站系统,核验时间压缩至5分钟,大幅提升电网工程投产效率
🌊 二、清洁能源与海岛智慧供能
海洋能规模化应用
舟山建成 国家级潮流能试验场,依托LHD海洋发电项目实现全球领先的连续运行纪录(超91个月),累计并网电量774万千瓦时。兆瓦级机组“奋进号”为海岛提供稳定绿电,填补近岸风电空白
风能-智能电网融合
风能技术与智能电网协同,结合储能系统解决资源波动问题,推动舟山近海区域能源自给自足,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
🚢 三、绿色港口与临港产业升级
船舶动力系统低碳改造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完成 船用抱轴式电励磁发电系统改装,提升船舶能效指数和碳强度评级,节油效果显著。例如“礼达轮”改装后,15天内完成1325kW轴带发电机系统升级,降低航运碳排放
船厂发电机负荷试验前移
首创船台阶段发电机负荷试验工法,通过定制海水工装管系解决冷却难题,缩短船舶建造周期(如8.16万吨散货船N749项目)
🔗 四、多系统协同与城市治理优化
虚拟电厂整合资源
借鉴临港新片区模式(聚合193家企业可调负荷),舟山探索虚拟电厂技术,在清洁能源波动期引导用户动态调整用电,2025年迎峰度夏演练中累计响应电量15万度
生态型基础设施联动
智慧垃圾处理系统(如瑞典真空收集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项目,与电网数字化改造协同,推动舟山实现“能源-环境-交通”闭环管理
💡 五、政策驱动与产业孵化
依托《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舟山加速海洋能试点工程建设,通过规模化应用降低绿电成本,培育智能装备制造、能源大数据等新产业
💎 结论
舟山以发电机负荷实验为支点,通过 智能电网升级、海洋能开发、港口低碳化、多系统协同 四大路径,构建了海岛城市智慧能源样板。其经验表明:高精度电力验证技术是智慧城市底层支撑,而清洁能源与工业场景融合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引擎。未来需进一步扩大虚拟电厂覆盖范围,深化潮汐能-氢能耦合技术
【本文标签】 舟山发电机负荷实验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