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船测试数据安全标准发布】
2025年6月,我国正式发布《海工船测试数据安全国家标准》,标志着海洋工程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迈入新阶段。该标准针对海工船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敏感数据,从分类分级、加密传输、存储保护、跨境流动等多个维度提出系统性要求,填补了行业数据安全治理的空白,为全球海工装备研发与测试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标准发布背景与核心内容
随着海洋工程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海工船测试数据涉及船舶动力参数、材料性能、环境模拟等核心机密,一旦泄露可能引发技术窃取、商业纠纷甚至国家安全风险。此前,行业缺乏统一的数据安全规范,测试机构多依赖企业自建体系,存在标准不一、防护漏洞等问题。
新标准以《科学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指南》12为基础,结合海工测试场景特点,明确以下要求:
数据分类分级:将测试数据分为核心数据(如船舶动力系统参数)、重要数据(如材料疲劳测试结果)和一般数据,实施差异化保护。
加密与访问控制:要求采用国密算法加密传输,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权限体系,确保敏感数据仅限授权人员访问。
存储与备份:规定数据需在境内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与异地容灾机制,防止物理损坏或网络攻击导致的数据丢失。
跨境流动管理:参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14,明确境外合作方需通过安全认证,数据出境需经加密脱敏处理。
二、行业影响与技术突破
标准的发布将推动海工测试领域数据安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治理”。例如,广东省2025年实施的《无人船测试管理规范》3已纳入部分条款,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测试数据全程可追溯,成功降低30%的数据篡改风险。此外,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前沿技术:
同态加密:支持在加密状态下完成数据分析,避免明文暴露
隐私计算:通过联邦学习实现多机构联合测试,数据“可用不可见”。
智能监测:利用AI算法实时识别异常访问行为,构建动态防护网。
三、鸣途电力:数据安全的创新实践
作为海工测试领域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的引领者,鸣途电力深耕行业十余年,自主研发的“海盾”数据安全平台已服务超50家头部企业。其核心技术包括:
量子加密传输系统:基于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实现测试数据零泄露传输,抗破解能力达国际领先水平。
多模态数据脱敏引擎:支持文本、图像、传感器数据等多格式脱敏,保留数据价值的同时消除隐私风险。
AI威胁感知网络:通过机器学习识别新型攻击模式,预警准确率超95%,助力企业构建主动防御体系。
鸣途电力始终以“守护海洋工程数字资产”为使命,其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深海钻井平台、智能船舶等国家级项目,为海工测试数据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全文完)
【本文标签】 海工船测试数据安全标准发布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