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能源平台供应船满负荷续航验证,结合行业标准及技术实践,验证流程需综合考虑动力系统性能、能量管理及实际工况模拟。以下是关键验证环节及技术要点:
一、验证目标
续航能力评估
在满载状态下,测试船舶在额定功率下的连续航行时间及续航里程,验证电池容量与实际能耗的匹配性
通过不同航速(如经济航速、最大航速)下的能耗测试,建立续航里程与航速的关联模型
系统稳定性验证
模拟长时间高负荷运行(如24小时以上),监测电池管理系统(BMS)、推进电机及冷却系统的稳定性,确保无过热或性能衰减
检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如电力故障、电池热失控时的保护机制
二、验证方法与流程
试验准备
船舶状态检查:确保动力系统、电池组、冷却系统等关键部件无故障,电池SOC(荷电状态)需达到100%
环境模拟:在陆上联调试验平台模拟海洋环境(如浪涌、风阻),或选择真实水域进行实船测试
满负荷工况测试
持续航行测试:以额定功率连续运行,记录每小时能耗、剩余电量及关键部件温度,直至电量耗尽
多任务叠加测试:同时运行船舶供电、甲板机械等设备,模拟实际作业场景下的综合能耗
能量密度与补能效率验证
测算单位电量对应的续航里程(如kWh/km),对比设计目标值
若配备快充或换电技术,测试补能时间与续航恢复效率(如比亚迪1000V高压平台5分钟充400公里技术13)。
三、数据记录与分析
核心参数记录
电池电压、电流、温度曲线;电机输出功率;航行速度与能耗比(kWh/nmile)
系统故障代码及报警触发条件
结果对比与优化
对比实验室模拟数据与实船测试结果,修正能量管理策略(如动态调整推进功率以延长续航)
通过AI算法优化电池充放电策略,提升实际续航达成率
四、技术标准与规范
合规性要求
遵循《纯电池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2025年3月实施),确保电池布置、消防系统、风险评估等符合安全标准
参考中国船级社(CCS)对陆上联调试验平台的认证要求
行业趋势
趋向采用高能量密度电池(如磷酸铁锂或固态电池)及800V高压平台,提升续航与补能效率
智能化辅助:通过自动驾驶系统优化航线,减少能耗波动
五、结论与建议
验证结论:需明确续航里程达成率(如设计续航500km,实测满载续航450km)、系统可靠性及补能效率是否达标
改进建议:针对测试中发现的短板(如电池衰减过快),优化电池选型或增加冗余设计
如需具体案例参考,可查看湖北东湖实验室的陆上联调试验平台8或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的实船测试
【本文标签】 新能源平台供应船满负荷续航验证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