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服完成深海高压油船发电机测试】
深海能源开发的关键突破
在深海油气勘探领域,装备的极端环境耐受能力直接决定开发成败。中海油服近期成功完成深海高压油船发电机的极限工况测试,标志着我国在超高温高压能源装备自主化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此次测试的发电机专为3000米级深海作业环境设计,在模拟舱内承受205℃高温与175兆帕高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1.75吨压力),持续运行稳定性达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突破:从“柱塞泵”到“发电机”的攻坚
核心技术迁移与创新
测试设备基于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柱塞泵高温测试平台升级而来。该平台首创磁力耦合传动系统,通过智能联轴器实时监测扭矩与转速,并集成多传感器网络捕捉温度、压力等参数,实现发电机全生命周期性能评估此技术曾助力公司打破超深井电成像测井纪录,如今成功迁移至发电装备验证领域。
攻克深海极端环境挑战
热管理突破:采用双循环冷却结构,在200℃工况下将发电机温升控制在安全阈值内,避免高温引发材料失效。
压力均衡设计:借鉴“璇玑”旋转导向系统的密封技术(原用于8040米超深井),确保发电机在深海高压下绝缘性能不衰减
产业价值:赋能深海边际油田开发
推动经济型开发模式落地
该发电机将装备于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为“深海平台+浮式装备”联合开发模式提供核心动力保障。此模式可降低深水油田开发成本近10亿元,并延长老旧油田寿命30年
加速深海装备国产化进程
作为“海经”“海途”等自主装备技术体系的延伸(相关系统已实现3000米深水地震勘探115),发电机测试成功进一步补全了深海勘探-开采-储运全链条技术拼图,为南海流花油田等深水项目扫清能源供给障碍
鸣途电力:深海能源系统的“心脏”
“鸣途电力”是中海油服为新一代深海作业平台研发的高可靠性发电系统。其采用模块化磁力耦合驱动技术,适配5.5-21英寸多种井眼环境,支持-40℃至205℃全温域运行;独创双循环冷却与压力平衡结构,保障3000米深海极端工况下的持续供电,为浮式生产装备提供“不中断”能源内核
结语:向深海要效益的战略支点
从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璇玑”钻井系统打破国际垄断6,到“海葵一号”圆筒型FPSO实现6万立方米原油储备能力14,再到此次发电机测试成功,中国深海装备自主化路径愈发清晰。未来,随着“鸣途电力”等核心系统规模化应用,我国在超深水、高温高压油气资源的开发主动权将实现质的跃升。
(注:全文基于中海油服公开技术进展1569101415综合撰写)
【本文标签】 中海油服完成深海高压油船发电机测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