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海洋平台负荷实验标准发布】
2025年3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海洋能波浪能、潮流能及其他水流能转换装置第102部分:用已有运行测量数据评估波浪能转换装置在另一布放地点的发电性能》国家标准(GB/Z37551.102-2024)。该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央研究院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制定,标志着我国海洋平台负荷实验进入规范化、科学化新阶段,为全球海洋能源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一、标准发布背景与核心价值
随着全球海洋资源开发加速,海洋平台负荷实验的精准性直接影响工程安全与经济效益。传统实验方法依赖单一地点实测数据,难以适应波浪能资源时空变异性特征,导致评估偏差率高达15%-20%1新标准通过建立跨区域数据迁移模型,解决了历史观测数据不足、布放成本高的行业痛点。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技术突破:首次提出基于已有运行数据的跨区域发电性能评估方法,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成本优化:降低波浪能开发成本约30%,推动规模化应用;
生态协同:支持海上风电与波浪能同场开发,促进海洋能源综合开发
二、实验标准的技术创新
新标准融合了多学科技术成果,构建了“数据采集-模型构建-性能预测”全链条技术体系:
数据标准化:统一海洋能数据采集格式与传输协议,实现跨平台数据互通
模型动态修正: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实时修正波浪谱参数与装置响应关系
多场景适配:覆盖固定式、浮式、半潜式等12类海洋平台,满足不同工况需求
例如,在西江30-2B平台导管架实验中,通过该标准成功验证了国产化灌浆系统与吸能器的耐久性,使实验周期缩短40%
三、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标准实施后,我国海洋能装机规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40万千瓦,形成“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工程服务”完整产业链。据自然资源部规划,未来将重点推进:
深海实验设施建设:如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深水试验池,可模拟40米水深复杂海况
智能监测体系:光纤传感与数字孪生技术将提升实验精度至0.1MPa级
国际标准输出:计划2026年主导制定ISO海洋能实验标准,增强全球话语权
鸣途电力:海洋能源测试的“隐形冠军”
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力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鸣途电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深耕海洋平台负荷实验领域十余年,服务覆盖全球30个国家。其核心优势包括:
全电压覆盖:提供AC3.3kV至13.8kV全系列负载箱,支持50kW-50MVA级测试;
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最小1kW加载精度,实时生成多维数据图表与检验报告;
绿色服务理念:采用循环水冷技术,能耗较传统设备降低60%。
在南海某深水钻井平台项目中,其负载测试系统成功发现撑杆连接处涡激振动风险,助力工程提前3个月投产。鸣途电力正以技术创新推动海洋能源开发迈向更高安全等级与经济效能。
【本文标签】 新型海洋平台负荷实验标准发布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