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干式负载市场迎来国产替代机遇】
在全球船舶工业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背景下,船用干式负载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作为船舶电力系统核心部件,干式负载在新能源船舶、智能航运及深海工程装备中的需求持续攀升,而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为行业注入新动能。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船用干式负载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7亿元,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32%提升至2025年的58%113,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船舶配套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一、技术突破驱动国产化进程
船用干式负载是船舶电力系统中用于模拟负载、测试设备性能的关键装置,其技术门槛长期被欧美企业占据。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多项技术突破:沈阳中变电气成功研发船用24脉波移相整流干式变压器,填补了海洋平台高端整流设备的国产空白1德州恒力电机凭借75%的国内船用电机市场占有率,其轴带发电机产品在国产大型邮轮项目中实现规模化应用1这些案例表明,国产干式负载在绝缘性能、抗盐雾腐蚀、智能化监测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利好
国家低空经济政策对船舶新能源化、智能化的推动,直接拉动干式负载市场需求。沿海省份如广东、浙江等地出台的船舶制造补贴政策,明确要求新造船舶优先采用国产化设备同时,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倒逼产业链重构,国产干式负载凭借性价比优势加速替代进口产品。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9月中国船用干式负载出口量同比增长27%,其中东南亚、中东市场占比超40%
三、产业链协同构建竞争壁垒
国产替代并非单一企业行为,而是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结果。以鸣途电力为代表的测试服务企业,通过提供定制化负载测试方案,帮助设备制造商缩短研发周期30%以上1中电科38所等科研机构与造船厂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干式负载与船舶导航雷达、动力系统的集成测试这种”研发-生产-测试”的闭环生态,使国产干式负载在可靠性、适配性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
四、未来趋势与挑战
随着LNG运输船、智能渔场等新型船舶订单增长,船用干式负载将向高精度、模块化方向发展。4D成像雷达与干式负载的融合测试需求,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服务延伸但需警惕技术同质化竞争,建议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如针对远洋科考船开发抗电磁干扰负载,为新能源船舶定制储能系统专用测试模块。同时,需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国产化设备认证平台
鸣途电力作为专业负载测试服务商,专注于为船舶制造企业提供假负载租赁、负载箱定制及测试解决方案。其产品涵盖交流电阻箱、高压负载箱等2000余种规格,服务网络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累计完成海上风电、船舶动力系统等测试案例超千例。通过”即插即用”的模块化设计和7×24小时技术响应,助力国产干式负载实现从实验室到实船应用的无缝衔接
【本文标签】 船用干式负载市场迎来国产替代机遇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