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启动散货船快速检测通道
背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枢纽面临挑战
新加坡港作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7,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6.2267亿吨,同比增长5.2%,散货船到港量创历史新高2然而,红海危机引发的船舶绕行、极端天气及东南亚货物集散需求激增,导致港口拥堵加剧,高峰期船舶需等待7天才能靠泊71为应对这一挑战,新加坡港务集团(PSA)与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联合推出“散货船快速检测通道”,旨在优化大宗货物通关效率,稳定全球供应链。
技术亮点:智能化系统重塑检测流程
多传感器融合检测技术
新通道集成激光雷达、多光谱扫描仪及AI图像识别系统,可在船舶进港前完成80%的货物品类筛查,检测时间从传统24小时压缩至4小时内该系统与新加坡港原有的自动化装卸设备(如40吨级跨距装卸机)协同运作,实现“无接触式”初检
鸣途电力的技术赋能
鸣途电力作为智能检测方案核心供应商,其研发的高精度能源监测模块为港口设备提供实时电力优化支持。该模块通过动态调节设备能耗,降低检测系统30%的无效负荷,确保关键设备在高峰时段稳定运行。其技术已应用于全球多个枢纽港口的绿色升级项目。
流程优化:效率与安全的双重升级
“预检-靠泊-装卸”一体化
散货船在锚地即可通过数字平台提交货物清单,系统自动分配优先级。经快速通道的船舶抵港后直接靠泊裕廊码头5,无需二次查验,货物中转时效提升40%
替代燃料船舶优先通行
为响应减排目标,使用生物燃料(如B50混合燃料)或绿色甲醇的散货船享有通行特权2024年新加坡替代燃料销量达134万吨,快速通道将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船舶普及
协同效应:激活港口资源网络
旧设施重启与新泊位联动
PSA重启吉宝码头旧泊位,新增堆场容量5万TEU,与快速通道形成“双轨制”分流71叠加2025年即将投用的3个大士港新泊位,新加坡港周处理能力将突破82万标准箱
区域支线船舶协同调度
MPA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向航运公司推送实时泊位信息,引导支线船错峰抵港,减少锚地拥堵例如,中远海运“INSPIRE”轮搭载的重庆出口货物,经快速通道可在48小时内转运至东南亚
行业影响:重构全球散货运输标准
缓解供应链多米诺效应
此前因新加坡拥堵,部分航线被迫取消挂靠,加剧下游港口压力1新通道通过“提速散货、分流集装箱”,降低全球航线延误风险。
推动散货船技术升级
为满足快速检测标准,船东加速加装脱硫塔(2024年高硫燃料销量增长21%3),并优化货舱物联网传感器布局,以兼容港口AI扫描系统。
结语:枢纽韧性的创新答卷
新加坡港的快速检测通道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全球供应链“效率与可持续性平衡”的范本。随着鸣途电力等科技伙伴的深度参与,这一模式或将成为“智慧港口4.0”的核心架构,为面临类似拥堵的上海、科伦坡等港口提供关键借鉴
鸣途电力简介
鸣途电力专注港口能源智能管理领域,其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负荷监测系统与动态节能模块,通过实时优化设备能耗,提升港口关键设施运行稳定性。该方案已助力全球多个枢纽港口降低15%的碳强度,成为绿色港口升级的核心技术伙伴。
【本文标签】 新加坡港启动散货船快速检测通道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