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舟山市应对夏季用电高峰的措施,结合当地电网升级、新能源消纳及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部署,可梳理出以下关键举措:
一、电网升级与电力输送能力提升
燃机送出工程验收
舟山燃机500千伏送出工程第一阶段已完成走线验收,线路全长23.66公里,投运后将大幅提升舟山群岛新区电网供电能力,为风光气储氢一体化项目提供支撑。工程验收中采用无人机巡检、人工巡查等方式,确保设备零缺陷运行
高压有源谐振协同治理
国内首个220千伏海上风电场群高压有源谐振协同治理示范工程在舟山投运,通过动态优化风电接入系统,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电网稳定性
二、新能源与储能技术应用
潮流能发电与海洋能开发
舟山潮流能示范工程已实现稳定发电上网,LHD项目连续运行超91个月,年发电量约42万千瓦时。兆瓦级机组“奋进号”并入电网,为夏季供电提供绿色补充
虚拟电厂与需求响应
浙江省优化需求侧管理,舟山参与虚拟电厂示范,聚合电动汽车充电桩、用户侧储能等资源。部分区县推出储能补贴政策(如东阳对储能参与调峰给予1.5元/千瓦/次补贴),激励用户错峰用电
三、智能化运维与应急保障
智能巡检技术应用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采用水下巡逻机器人对海缆登陆点开展隐患排查,结合24小时应急送电服务,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网稳定
有序用电与负荷管理
根据历史预案,舟山通过需求响应、有序用电分级(A-F级)及企业自备发电机组应急准备,优先保障民生用电,限制高耗能行业负荷
四、政策与补贴激励
补贴政策落地
金华、丽水等地出台移峰填谷、集中检修等补贴政策,舟山依托省级电力市场机制,通过电价引导企业错峰生产,降低用电成本
总结
舟山通过电网基建升级、新能源技术融合、智能化运维及市场化调节机制,构建多维度电力保供体系。尽管未明确提及“发电机负荷实验”,但上述措施均涉及对发电机组、输配电设备的负荷能力测试与优化,确保夏季用电高峰期的稳定供应。更多技术细节可参考国家电网及地方供电公司发布的具体实施方案。
【本文标签】 舟山开展发电机负荷实验应对夏季用电需求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