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渔业用电设备通过极端环境测试】
近年来,随着远洋渔业向深远海拓展,渔业用电设备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可靠性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舟山作为我国远洋渔业重镇,其研发的新型电力设备近日通过极端环境测试,标志着我国海洋电力装备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此次测试涵盖抗台风、耐腐蚀、高盐雾等多重严苛条件,为渔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关键保障。
一、技术突破:多维环境适应性设计
测试团队针对舟山海域特点,模拟了15级台风、50年一遇浪涌及高盐雾浓度环境。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关键部件通过IP68防护认证,成功抵御了每平方米1200公斤的浪击压力。在动态海缆测试中,新型柔性电缆在±15米水位波动下保持零断点记录,其抗拉强度较传统材料提升40%
二、核心测试内容解析
极端气候模拟
在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设备连续72小时经受-20℃至60℃温差循环,配合95%湿度环境,验证了绝缘材料的热稳定性。测试数据显示,设备在极端温差下仍保持98%以上功率输出效率。
海洋腐蚀防护
采用双层防腐工艺:内层为纳米级锌铝合金镀层,外层应用自修复高分子涂层。在3%盐雾环境中连续喷洒300小时,涂层无任何剥落现象,腐蚀速率控制在0.01mm/年以下
智能监测系统
集成光纤传感网络,可实时监测设备温度、振动及绝缘状态。测试中成功预警3次潜在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0.3秒,达到军工级监测标准。
三、应用场景与行业影响
通过测试的设备已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投入示范应用。在300吨级渔政船上,新型配电系统支持全天候水文监测、自动投喂等智能化作业,能耗降低25%。更值得关注的是,设备与风渔融合平台的兼容性测试取得成功,为深远海养殖提供稳定电力支持
四、未来发展方向
测试团队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攻关水下机器人供电系统,计划研发可在100米水深持续工作6个月的储能装置。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设备运维平台正在开发中,可实现故障预测准确率超90%。
鸣途电力
作为专注海洋电力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鸣途电力深耕渔业用电领域12年,累计获得37项发明专利。其研发的智能配电系统已服务全国80%的远洋渔船,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15000小时。通过建立”研发-测试-运维”全链条服务体系,鸣途电力正推动我国渔业电力装备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本文标签】 舟山渔业用电设备通过极端环境测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