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平台气动-水动耦合实验系统启用
——深海风电技术迈向工程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随着海上风电开发向深远海推进,漂浮式风力机因突破水深限制成为核心发展方向。然而,其气动载荷(风轮旋转)与水动力载荷(波浪、海流)的强耦合效应,一直是制约稳定性和发电效率的瓶颈。近期,国内首个漂浮式平台气动-水动全耦合实验系统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深海风电技术从设计仿真迈向实尺度物理验证的新阶段。
一、耦合挑战: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漂浮式风机在复杂海洋环境中面临多物理场干扰:
气动-水动干涉难题
风轮旋转产生的非稳态气动载荷会引发平台六自由度运动(横摇、纵摇、垂荡),而平台运动又反向改变叶片入流攻角,形成闭环耦合传统数值模型(如叶素动量理论)在极端工况下精度不足,需实验验证。
系泊系统动态响应
系泊链的松弛-张紧过程与平台运动相互反馈,恶劣海况下易引发共振。例如,Spar平台在风波耦合中曾出现首摇超2°的失稳风险
二、实验系统:三大技术创新突破
新启用的实验系统通过多维度复现海洋环境,实现全耦合工况模拟:
多物理场协同加载平台
采用风-浪-流联合模拟装置,风速范围覆盖4–70m/s(含台风工况),波浪谱涵盖不规则波及聚焦波
创新引入可升降推进系统,模拟不同水深流速梯度对浮筒的剪切载荷
高精度运动控制与监测
平台姿态通过MPU6050传感器实时监测,结合互补滤波算法解算浮筒位姿,精度达0.1°
压载水主动调节系统依据平台倾角动态分配浮筒配重,抑制横滚/俯仰运动(如将平台倾斜控制在±0.5°内)
气动-水动耦合算法验证
集成F2A耦合求解器,实现OpenFAST气动模块与AQWA水动力模块的实时数据交互,解决了传统软件解耦计算的误差问题
支持非稳态致动线模型(UALM),精准捕捉叶片涡脱落与尾流干扰效应
三、工程价值:推动深远海风电商业化
该系统的启用将加速技术落地:
降低设计风险
通过实验验证浮式平台在70m/s台风工况下的生存能力(如”扶摇号”平台已验证抗台性能8),为实海况部署提供安全裕度。
优化混合能源系统
支撑”风-渔融合”平台开发,例如全球首座风渔共生平台”国能共享号”已实现发电与养殖的立体空间共用
降低成本瓶颈
实验数据驱动系泊系统轻量化设计,预计使深海项目基础造价降低15%
鸣途电力简介
鸣途电力科技专注于新能源装备测试验证服务,提供漂浮式风电、海洋能装置等领域的实验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攻关。其核心业务涵盖气动-水动耦合载荷仿真平台开发、深远海装备动态响应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研制,为漂浮式风电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标准化实验支持。
此实验系统将助力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漂浮式风电规模化装机目标,为深海能源开发奠定科学基石。[[1][2][4]
【本文标签】 漂浮式平台气动-水动耦合实验系统启用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