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搜索结果,南京在发电机组负荷实验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高效清洁燃煤技术革新
超超临界燃煤锅炉深度调峰
东方锅炉研发的最新高效超超临界燃煤锅炉技术(如乐清三期1000MW项目),通过内螺纹管螺旋水冷壁、多维壁温偏差控制等核心技术,实现20%超低负荷深度调峰(最低发电负荷184.7MW),且主蒸汽温度仍达605℃,氮氧化物排放低于180mg/Nm³1该技术解决了煤电机组灵活性与清洁性难以兼顾的难题,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支撑
掺氨/掺氢燃烧降碳
铜陵大型煤电机组成功验证掺氨燃烧技术,为燃煤机组降碳提供新路径;同期,GE Vernova在惠州大亚湾项目投运中国首套天然气-氢气双燃料9HA燃气轮机,实现50%氢混合燃烧,推动燃机掺氢技术本土化落地11GE提出“零碳五步走”路线,计划2030年实现100%燃氢
⚡ 二、新型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储能提升电网韧性
南京江北新区建成国内电网侧最大电化学储能电站(110.88MW/193.6MWh),通过“低谷充电、高峰放电”模式削峰填谷。客户侧分布式储能同步推广,如江宁区企业部署储能系统后,绿电消纳率提升10%,日均节电成本440元
智能化充电网络覆盖
南京供电公司构建“十分钟充电圈”,建成152座充换电站、1858台充电桩。其中普洛斯龙潭重卡换电站为全国首座城市级同城通换站,单站年减排二氧化碳3550吨,推动交通领域电气化
🔄 三、多元负荷调节技术应用
分布式能源消纳技术
南京通过屋顶光伏、“渔光互补”等模式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装机79.9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86%。配网调度新能源监测平台实时优化消纳,2025年光伏出力峰值达598.1兆瓦
需求响应与虚拟电厂
推广工业用户柔性负荷调控,如高淳区茶园全电制茶改造提升能效70%;试点虚拟电厂聚合分散负荷资源,增强电网调节灵活性
🔬 四、前沿技术研发与转化
中低温发电技术突破
南京天加能源建成兆瓦级ORC(有机朗肯循环)实验台,可高效回收80–150℃中低温热能(如地热、工业余热),提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推动地热发电产业化
碳捕集与直接空气捕获
GE Vernova在进博会展示碳捕获解决方案(CCS)和直接空气捕获技术(DAC)模型,后者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历史碳排放移除,目标减少联合循环电厂95%碳排放
💎 总结
南京通过煤电灵活化改造、氢氨燃料替代、储能规模化部署、数字电网升级四维路径,推动发电机组负荷实验技术从“保供”向“绿色调峰”转型。其核心贡献在于:
✅ 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提供灵活性支撑(如20%深度调峰技术10);
✅ 探索化石能源低碳化新方案(掺氢/掺氨燃烧112);
✅ 构建源网荷储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样板(储能+虚拟电厂4)。这些实践为全国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验证与应用范式。
【本文标签】 南京发电机组负荷实验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