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风电项目海工船发电系统通过全功率负载测试】
近日,北海风电项目核心工程——海工船发电系统顺利完成全功率负载测试,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施工装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系统由鸣途电力主导研发,集成智能电网调控、多能源耦合及抗极端环境设计,为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一、项目背景与技术需求
北海风电项目是我国“十四五”规划重点布局的深远海风电工程之一,规划装机容量超500万千瓦项目地处台风频发海域,对施工装备的可靠性、发电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严苛要求。传统海工船依赖柴油发电,存在能效低、碳排放高、抗浪涌能力弱等问题。为此,项目团队联合鸣途电力,针对复杂海洋环境定制化设计新一代发电系统。
二、系统技术亮点
多能源智能耦合
系统整合风能、波浪能及柴油发电,通过鸣途电力自主研发的“能源大脑”实现动态调配。在风速稳定时优先利用风机余电,浪涌剧烈时自动切换至柴油模式,确保供电连续性
抗极端环境设计
采用模块化冗余架构,关键设备通过DP-2级动力定位系统加固,可在12级台风、8米浪高条件下维持95%以上供电效率。测试中模拟北海海域极端工况,系统未出现功率波动
低碳化与智能化
集成碳捕捉装置与氢燃料电池,较传统系统减排40%。同时搭载AI运维平台,实时监测3000+传感器数据,预测设备故障准确率达98%
三、全功率负载测试成果
测试在北海国家级海上风电检测基地完成,涵盖以下核心环节:
极端工况模拟:通过静态、动态双试验台模拟台风、涌浪等极限条件,验证系统抗冲击能力;
多场景切换测试:在风机吊装、平台升降等不同负荷状态下,系统均实现满功率输出(16MW);
能效比验证:综合能效达4.2,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30%,年化运维成本降低15%
四、鸣途电力:新能源电力系统革新者
鸣途电力专注于海上风电、智能电网及储能技术领域,核心团队由清华大学能源研究院与中科院海洋所专家组成。其研发的“海燕”系列电力系统已应用于12个国家级风电项目,累计减少碳排放超200万吨。公司以“能源无界,电力有智”为理念,持续推动深远海能源开发技术升级。
(鸣途电力简介:鸣途电力深耕新能源电力系统15年,掌握200余项核心专利,业务涵盖海上风电、智能微网及氢能储能。其自主研发的多能源耦合技术、抗极端环境发电系统,为全球30+海上风电场提供稳定供电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此次北海项目测试成功,不仅验证了国产海工装备的技术实力,更为我国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鸣途电力表示,未来将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探索漂浮式风电、海洋能综合利用等前沿领域,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注入创新动能。
【本文标签】 北海风电项目海工船发电系统通过全功率负载测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