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补偿栈桥首次应用于风电运维实测】
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加速挺进深远海,人员与物资在波涛中安全高效转运的难题亟待突破。2024年,搭载国产首台主动波浪补偿栈桥的风电运维母船在广东揭阳海域完成首次风场实测,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运维正式迈入“步行登塔”时代。
一、破局“卡脖子”:核心技术自主化
长期以来,波浪补偿栈桥技术被国外垄断,成为制约深远海风电运维的瓶颈。该设备需在最高3.5米浪高的海况下实现船体与风机间的平稳搭接,对运动控制算法要求极高122023年起,国内研发团队通过三大创新实现突破:
超级算法驱动:通过预测船舶运动轨迹,实时反向补偿波浪位移,使栈桥末端偏差控制在厘米级;
六自由度试验平台:模拟复杂海况验证算法可靠性,攻克滞后与超调难题
双模搭接设计:独创“顶靠+悬停”模式,适应不同风电桩结构,悬停模式可支持人员单步跨越登塔
二、实测效能: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2024年9月,搭载该栈桥的运维母船在广东揭阳神泉风场投入实战14:
安全突破:四级海况下栈桥1分钟内完成搭接,人员通过宽1.2米、承重750公斤的通道步行至风机,彻底告别“攀爬风险”
效率跃升:单次人员转运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含船行时间),4个月内完成219次靠泊、538人次转运及61次备件吊运
全天候作业:变幅范围达-20°至25°±130°回转能力,适应潮汐与桩基高度变化
三、深远海运维的新里程碑
此次实测成功验证了三大行业价值:
国产装备突围: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栈桥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5%
经济性革新:延长运维窗口期30%以上,降低深远海项目全周期成本
应用场景拓展:技术可迁移至浮式油气平台(FPSO)、救援船舶等,服务海岛基建与海上应急
四、未来挑战与方向
尽管首战告捷,团队仍面临轻量化(目标从120吨减至95吨)与极端海况适应性优化等挑战1下一阶段将推动栈桥模块化设计,适配更多船型,助力我国海上风电向离岸100公里外深海区进发。
【鸣途电力简介】
鸣途电力专注海上风电安全运维领域,致力于将前沿技术转化为高效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与数字化系统,为深远海风电场提供全生命周期运维支持,显著提升人员安全保障与运维经济性,助力中国海上风电可持续发展。
——
本文核心数据及技术细节源自风电运维实测报告1416与海洋工程权威研究69,经多源交叉验证。
【本文标签】 波浪补偿栈桥首次应用于风电运维实测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